聚氨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源于原料合成、预聚反应、发泡成型及设备清洗等环节,其水质具有成分复杂、毒性强、有机物浓度高及盐分波动大等显著特点。具体而言,聚氨酯废水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异氰酸酯(如TDI/MDI)、聚醚多元醇、有机溶剂(如二氯甲烷、甲苯)、催化剂(如有机锡化合物)及少量胺类交联剂,同时伴随高温反应析出的缩合水与低聚物。此外,发泡工序排放的废水可能携带泡沫碎片、表面活性剂及未完全固化的聚氨酯微粒,进一步增加处理难度。
从水质特性来看,聚氨酯废水的化学需氧量(COD)通常高达5000-20000mg/L,生化需氧量(BOD?)与COD比值(B/C比)多低于0.3,表明可生化性较差;pH值因工艺差异可能呈现强酸性(如预聚反应废水pH 2-4)或碱性(如胺类催化剂废水pH>9);盐分(TDS)含量普遍较高(5000-15000mg/L),主要来源于原料中的氯离子、硫酸根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类。此外,废水中还含有少量苯环类物质(如甲苯二异氰酸酯分解产物)、有机锡化合物及挥发性有机物(VOCs),这些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,易抑制微生物活性,需通过预处理有效去除。
针对聚氨酯废水的特性,典型处理流程分为三个阶段:先通过混凝沉淀去除悬浮物与胶体物质,调节pH至中性范围,并投加芬顿试剂(H?O?/Fe2?)氧化分解异氰酸酯等难降解有机物,提升可生化性;随后采用厌氧-好氧联合工艺,在厌氧反应器中利用产甲烷菌降解大分子有机物,产生沼气用于能源回收,再通过好氧MBR系统深度去除残留COD与氨氮;之后对出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或活性炭吸附,确保色度、浊度及痕量污染物达标,部分处理后的清水可回用于生产环节,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。
综上,聚氨酯废水治理需基于“物化预处理-厌氧能源化-好氧达标-深度净化”的技术路径,通过多工艺协同降低毒性、回收资源并控制成本,助力企业实现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广州漓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类工业废水19年,拥有丰富的废水治理经验,从设计施工到调试运营,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污水处理解决方案,助力企业轻松实现环保达标。如果您也有聚氨酯废水处理的需求,欢迎咨询漓源环保工程师。漓源环保工程师联系电话:辛工:13580340580 张工:13600466042